03版:特别报道
2023年02月09日

86岁清华大学退休教授情系桑梓,捐助家乡建设近60年——

“那片红色故土, 永远是我惦记的地方”

记者 殷俊 文/摄

  今年春节前夕,上虞区驿亭镇新横塘村徐家岙自然村、贾家村贾家山头自然村的35位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收到了500元的慰问金。这笔钱来自清华大学退休教授贾松良及其夫人叶培德夫妇两人的捐助。

  这两个村是贾松良教授的出生地、外婆家,他于20世纪60年代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转正拿工资的次年,便开始了对家乡的捐助。近60年来,他为家乡林场建设捐钱买种子,为驿亭镇小学捐款建体育馆……多年来,家乡的乡村建设,都留下了他的捐助记录。记者近日专程前往驿亭镇,寻访这份感人的乡情。

  50多年前捐建的林场

  至今郁郁葱葱

  2月3日一早,记者来到了上虞驿亭镇新横塘村村委会,在这里找到了原徐家岙村(该村现已并入新横塘村)原村委会主任徐荣夫。徐荣夫一听到记者说起贾松良教授,高兴地说:“是啊!我们打小就知道他的故事,现在水库边的那些茶树园就是贾教授捐助建设的,是他捐钱买来的树苗。2003年7月,贾教授捐赠徐家岙村1万元,用于资助建设横塘-徐家岙农村公路(横徐公路)。”

  徐荣夫告诉记者,徐家岙村是革命老区,在最艰苦的革命岁月里,上虞第一个县工委就设在当年的徐家岙村。现在村委会门口这条宽阔平整的公路就是横徐公路,可20年前,这条路却是一条一到下雨天就满地泥泞的机耕路,只能走行人和手推板车,根本通不了机动车。当年贾教授听说修路缺资金,二话不说就汇来了1万元。

  “看,这些都是50多年树龄的老茶树,山上还有几棵同样树龄的杨梅树。”徐荣夫带着记者来到新横塘村徐家岙自然村的西湾山塘。他告诉记者:“山塘周围的林场为什么50多年树龄的茶树多?这就是贾教授当初的贡献。本来杨梅树也有不少,但是杨梅树的寿命一般只有五六十年,现今存下只有不多的几棵了,都更新了。”

  记者从上虞乡贤研究会收集的有关资料中找到了一封57年前信件的电子扫描件,落款日期是1966年4月,写信人是上虞横塘五一大队(徐家岙村前身)大队长颜纪海,收件人是清华大学贾松良教授。信中说又收到一笔汇款,猜想肯定是贾松良又寄钱支援大队建设了。信中还写道:“去年你们汇来正好本大队建办林场,同时也缺少资金之时,我们把这100元钱用于苗圃之上,为绿化山林打好基础,买了100斤松子。今年除本大队足够保用外,出售了70万松秧,计钱400元左右,充足了资金,对林场的巩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该会存有信件记录,可以查到的就有:1965年3月贾教授汇给生产队100元、1966年4月汇了50元、1967年3月汇50元。在当年,这可是一笔巨款。徐荣夫清楚记得,上世纪60年代自己还在上小学,一年的学费是3分钱。贾松良于1963年大学毕业不久,就给大队里寄去了省吃俭用攒下的200元。

  红色记忆刻骨铭心

  时刻惦记这里的乡亲们

  1937年1月,贾松良出生于上虞横塘乡贾家山头村(现为驿亭镇贾家村贾家山头自然村)。他3岁时,父亲在上海病故,母亲带他离乡赴沪,母亲在上海做工,把年幼的他锁在家中。后因邻居家的孩子被拐失踪,5岁那年,母亲将他送回上虞横塘徐家岙外婆家,此后一直在这里生活、学习。

  1949年夏天,12岁的贾松良在横塘刘家树人小学毕业,留乡务农。1950年1月,贾松良才得以赴上海求学。1956年8月,在上海澄衷中学(当时称58中)毕业后,贾松良去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次年9月转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习。196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留校工作。长期从事半导体微电子器件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在仍回聘在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工作,并兼任航天载人电子元器件专家组专家。

  贾松良教授的夫人叶德培,是全国知名的计量专家,已单独和合作出版专著和译著13本。1955年,叶德培从上海女八中毕业,被保送到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两年后,她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习,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申请入伍。

  贾松良教授告诉记者,1944年3月,在徐家岙村读初小时的他亲眼目睹,入驻徐家岙村的三五支队一部与日伪军作战,烈士俞菊生和杨友贵为国壮烈捐躯,这一幕,深深定格他记忆深处。徐家岙这块红色的土地已经在他心里烙上了印记,让他时刻不忘,特别是故乡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和那淳朴善良的乡亲。这也激励他在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永远不忘初心,努力为人民服务。

  “我从小丧父,家贫,受乡亲与社会照顾,从中学到大学都依靠国家和社会的救济金、助学金。”贾教授曾在寄给上虞乡贤研究会的信中写道。正是对家乡这样的感情,让远在北京教学、科研一线的他,时刻惦记着乡亲们。

  为家乡学子设立助学金

  百名学生从中受益

  贾松良夫妇生活简朴,治学严谨。但对于上虞家乡的乡村建设,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夫妻俩一直慷慨无私。两人虽是德高望重的科研专家,但也是拿工资生活,至今仍住在1985年叶德培单位平房拆迁补偿分配的6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1995年,得知横塘小学的教室照明条件较差,贾松良教授捐资1500元,帮助教室内的电灯改为日光灯;1998年,他又捐给横塘小学3000元用于购置抽水设备和装水管,解决了全校400多名师生饮用水困难问题;2003年,他捐给徐家岙村10000元用于修建横塘到徐家岙的村道;20世纪90年代,他还先后出资3300元在横塘小学设立奖学金,帮助贫困孩子上学和奖励优秀学生及校舍修建等。

  2018年,他与夫人又把平日积蓄的100万元捐献给驿亭镇中心小学建设体育馆,后来被命名为驿亭镇中心小学“贾松良体育馆”。从2018年起,贾松良夫妇先是在驿亭镇中心小学和横塘小学设立了每年1万元的助学奖学金,后来又在驿亭镇中学设立了每年1万元的助学奖学金,协议捐赠金额各10万元。

  记者从驿亭镇镇政府了解到,这两笔助学奖学金延续至今,一部分给贫困学生助学,一部分奖励优秀学生,迄今已有百名学生从中受益。驿亭镇中学赵金煜说:“因为家里穷,我在求学路上遇到了困难。当我获得贾爷爷创建的助学、奖学金时,回想着爷爷的求学经历,就像有了一盏灯,照亮了前方路。”

  2023年1月,贾松良夫妇写信给家乡有关领导,表示为帮助建设美丽乡村,使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愿意继续捐出自己的部分积蓄,具体建设内容目前正在和有关村镇落实中。

  贾松良教授说,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踏遍千山万水,上虞永远是自己的家乡。只要条件允许,他和夫人愿意继续为帮助建设美丽家乡贡献一点力量。

没有上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