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知行
2023年03月16日

牢牢抓住乡村旅游时代风口

  ■ 赵戊辰

  近期,《浙江省乡村旅游促进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95号)发布,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民众出游呈井喷式恢复,尤其是春节假期和双休日,各大景区“人从众”模式火爆开启,乡村近郊游热度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我省出台乡村旅游促进办法,可谓是应势之举,恰逢其时。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乡村旅游,以“千万工程”和“五星3A”创建活动等为载体,建成了一批口碑好、流量大的精品村,如新昌外婆坑、柯桥棠棣、上虞东澄、越城安桥头等;也建成了一批有文化、有内涵的品质游线,如浙东唐诗之路、日铸茶文化、仙果古村山水之旅等;此外,也不乏网红景点、项目火爆出圈,如新昌网红坝戏水、云端丹家看雪、星空露营数星星等。乡村游已成为我市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力量。

  但放眼省内其他文旅强市,我市在乡村旅游上长板并不凸显,尤其与起步早、资源禀赋强的湖州安吉、杭州余杭、衢州开化等地比,我市名气大、流量高的乡村游景点还偏少,吸引力也偏弱。当前,旅游市场复苏势头强劲,大众旅游消费观念也向追求更高品质、更优体验转变,这为我们提供了赶超契机。把牢时代风口,既是抢占先机的战略主动,也是提档升级的必答考卷。

  笔者认为,我市乡村旅游要想在未来文旅竞争中能扛能打、脱颖而出,要把握三个基本方向:其一,以文化为标识。文化不仅是古城标签,更是绍兴广大乡村共有的身份特质。越地文化璀璨、形态众多,唐诗、越剧、孝德、名士等元素俯拾即是。充分挖掘利用这些文化元素,打造“不易被模仿”的越派乡村专属文化标识,势在必行。其二,以需求为导向。既要满足游客对住宿、餐饮、交通等的基本需要,又要契合新消费理念,满足猎奇、参与、享受等新需要。为此,要加强配套、提升服务,同时,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新载体。其三,以专业为依托。乡村旅游涉及规划设计、美学艺术、营销推介等多重领域,是相对系统、专业性较强的复杂工程。充分发挥运营公司、设计团队等各类组织的力量,让专业人来干专业事,才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以良好生态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澎湃动能 “高手在民间”道出政府服务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