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

03

构建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 王佳桐 冯旭芳

  ■ 王佳桐 冯旭芳

  近日,我市对2021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名士之乡”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进行了修订,提出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着力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市域范例,为我市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提供强大人才支撑。新修订的文件再次强调,实施更加开放的创业发展政策,加大创业发展支持力度,打好人才创业融资组合拳,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

  在国家继续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对经济的增量贡献。青年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的突击队,大力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是新时代激发城市活力、驱动城市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市青年创新创业工作面临着专业孵化机构及相应人员不足、青年大学生创业融资困难、人才资源规模结构与产业需求不相适应、标志性双创基地缺乏等问题。为打造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吸引更多青年来到绍兴创新创业,政府、社会组织、企业、高校等主体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引才力度,提升城市创新创业活力。

  一是出台集成式支持政策。对全市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分散政策进行集中梳理,出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政若干条,让大学生通过一个综合政策了解我市全部支持举措。数字化撬动政策兑现,将政策兑现纳入数字化改革范畴,简化政策兑现手续,实现政策兑现一网通办,减少“隐形门槛”。利用大数据手段打破信息孤岛,设置帮扶大学生创业“一张清单”,有效解决大学生创业“痛点”“难点”,跑出绍兴创业“加速度”。完善领导机构,成立以市政府相关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高校共同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协商制度,合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二是打造地标级创业园区。要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看绍兴”目标,绍兴必须拥有创新创业的新地标,如同中关村之于北京,梦想小镇之于杭州。可在高教园区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按照国家级地标的定位进行打造,以吸引更多年轻人集聚。融入绍兴特色元素,高站位进行规划,努力将创业园区打造成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本营,特别是基于文化创意的青年创业集聚地。优化创业优惠条件,对入驻园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在我市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再在注册、税收、补贴等方面给予特别支持。

  三是建设引领性创业学院。大力推进在绍高校创业学院建设,在人才引进、资金扶持、孵化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开展创新创业型人才模式的改革试验,支持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和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各高校创业学院依托办学特色打造创新创业活动品牌,积极承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双创”赛事。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鼓励条件成熟的高校探索创业方向硕博人才的培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举办“创业管理”“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等本专科专业,培养自主创业者和全周期创业孵化服务专业化人才。设立创业教学与研究中心,开发《越商研究》《绍兴产业文化之旅》等课程,系统研究和梳理越商精神,总结和归纳绍兴新生代创业的规律,预测未来创业发展趋势。

  四是激发内生式企业需求。立足本土开展创新攻坚,邀请全国青年人才来绍“揭榜挂帅”,一方面通过开放透明化形式扩大创新人才吸引力,另一方面精准解决绍兴本土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卡脖子”技术或管理难题。试点探索驻校企业家制度,通过产业学院、校地研究院等载体,遴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到高校担任驻校企业家,实施与创业大学生的“一对一帮扶”,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搭建对话平台和交流渠道,如定期举办沙龙、论坛鼓励本土企业和省内外高校基于新模式、新业态、新动向开展讨论,形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高校师生提供解决方案的学术创新创业氛围,以良好的环境激发新动能。

  作者单位分别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